万搏平台,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并非所有的胆囊息肉都会恶变

发布时间:2020-09-1655728次浏览

据统计,我国约有胆囊息肉的患者5000万人,约占我国人口的5%左右。胆囊息肉是胆道粘膜上凸起病变,用B超和磁共振可以进行形态学检查,能清楚地看到这个息肉的大小,息肉很小甚至只有1毫米,也可以达到1~2厘米。

胆囊息肉的患者总是会被其可能癌变的说法吓到,实际上并非所有的胆囊息肉都会变为胆囊癌。

10%的腺瘤存在癌变的可能

胆囊息肉分为胆固醇性息肉(由胆固醇堆积而成)、炎性息肉(炎症引起)、腺瘤(细胞发生腺瘤样变)三种,前两种息肉经过百年的观察没有癌变的先例,10%的腺瘤则有恶变的可能。如果息肉生长的速度很快,单个的息肉有大于1厘米的,恶变的可能性也会大一些,建议手术治疗。

不同的大小、类型,选择不同的治疗方式

总的来说,如果大小在0.3厘米以下,可以不处理,定期(每3~6个月)复查。如果大小在0.6厘米以上,应该高度警惕,建议手术治疗。如果大小在这之间,可以观察,也可以采用手术。生活中有一部分患者总担心息肉会恶变,吃不下睡不着,可以在医生的帮助下决定是否要采用手术治疗。

相关推荐

胆囊息肉应中医辨证施治
中医治疗可以延缓胆囊息肉生长,改善患者的不适症状,在治疗时应辨证施治。根据胆囊息肉的证候,一般可将胆囊息肉分为四型,即肝胆气滞型、肝胆湿热型、血瘀内阻型和肝肾阴虚型。
什么因素导致胆囊息肉
胆汁分泌过多、压力较大、饮食不规律等因素导致胆囊息肉。
介绍下胆囊息肉的主要病因
很多人都对胆囊息肉不甚了解,因此对胆囊息肉的的病因也不很清楚。很多人就诊后发现自己患病后,却完全不知道胆囊息肉的病因以及该如何预防病情复发,这对治疗是很不利的。胆囊息肉的病因主要为为胆汁滞留与细菌感染胆汁滞留多因胆管梗阻造成,常见的梗阻因素有胆道先天
胆囊息肉期间锻炼好处大吗
胆囊息肉期间运动好处大吗?胆囊息肉是一种比较严重的胆囊疾病,此病属于物理性疾病范畴,本病与运动无关,可以运动。建议饮食要清淡,戒烟酒,运动避免剧烈,可以进行有氧运动如跑步、游泳、自行车、羽毛球等。
胆囊息肉可以锻炼身体吗
治疗胆囊息肉的方法有很多种,有的患者采用手术的方法来治疗,也有的患者采用运动的方法来治疗,但是很多的患者并不知道如何正确使用运动方法来治疗胆囊息肉,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下胆囊息肉的运动治疗方法有哪些:
胆囊息肉治疗方法有什么
胆囊息肉治疗以外科手术治疗为主,其包括药物治疗和物理治疗,都不能很好的让胆囊息肉消失,对于直径不到一公分的胆囊息肉,密切随访观察即可。胆囊息肉治疗办法,主要以外科手术为主,此时可把胆囊息肉进行区分,如果胆囊息肉直径在一厘米以下,不需做任何治疗,但要定期随访观察,如半年左右做一次B超。但如果息肉直径大于一厘米,需尽早进行外科手术干预,即进行腹腔镜胆囊切除,切除后的息肉要做病理化验。对于术前明确已有息肉恶变的,在手中要加送快速冰冻病理,以排除已经癌变的可能性,由于胆囊息肉一旦癌变,不止要切除胆囊,还要进行胆囊床的肝组织以及肝十二指肠韧带内淋巴结的清扫,以减少胆囊癌后复发的概率。
语音时长 01:55

2020-03-16

56748次收听

胆囊息肉手术后注意哪些事项
胆囊息肉手术后恢复饮食尽量缓慢,胆囊切除手术者可加用促进胆汁排泄的药物,以辅助消化功能。手术后,恢复饮食尽量缓慢,逐渐过渡,手术后第二天建议吃清淡的流食,在1到2周之内慢慢过渡到正常饮食。胆囊切除手术后,胆汁储备功能容易出现不足,因为胆汁是肝脏分泌的,临时储存在胆囊里,吃饭时刺激胆囊收缩,将胆汁排空到肠道里消化食物,在胆囊切除以后,胆汁的储备能力会出现短时间不足,有些患者容易在进食油腻食物以后出现腹泻,因此在手术后早期可加用促进胆汁排泄的药物,以辅助消化功能,而到后期由于身体的适应和代偿功能会合并出现胆管增宽,从而替代一部分胆囊的胆汁储备的功能。
语音时长 01:52

2020-03-16

59488次收听

胆囊息肉的治疗方法有什么
胆囊息肉的治疗方法,有关胆囊息肉的治疗主要是根据胆囊息肉它的具体性质以及和胆囊息肉相关的症状,还有是否合并有其他的相关疾病,而采取相应的不同治疗措施。比较常见的胆固醇性息肉,由于这种息肉不存在癌变的风险,不引起明显的症状,对于胆囊功能也没有影响,通常我们采取是定期检查,无需任何的干预,一般检查周期建议每半年做腹部B超就可以。如果说胆囊息肉快速增长,在某些检查提示有胆囊息肉内血流信号,胆囊肌底过宽,形态不规则,怀疑是胆囊腺瘤性息肉的时候,由于腺瘤性息肉存在发生癌变的风险,对于这样的息肉,我们采取的是积极手术治疗,如果说胆囊息肉同时合并有胆囊结石,慢性胆囊炎,出现了相应的腹痛腹胀消化不良等症状。我们采取的治疗措施是饮食控制,配合药物控制症状来进行综合治疗,最大限度的保留胆囊的功能。
语音时长 01:35

2020-02-24

59451次收听

胆囊腺瘤算是什么病
胆囊腺瘤一般称之为腺瘤性息肉,腺瘤性息肉是属于胆囊息肉的一种,胆囊息肉又称为息肉样病变,是指生长在胆囊壁,向胆囊腔内突出的隆起性病变的总称,胆囊息肉包括了胆固醇性息肉,腺瘤性息肉,炎性息肉等。腺瘤性息肉在超声表现,主要是基底较宽,生长速度较快,外形不规则,内部有血流,可以通过进一步的超声照影,来判断胆囊息肉到底属于哪种性质,也可以通过增强CT和核磁来判断胆囊息肉是否有血流,是否强化,大多数的胆囊息肉都是胆固醇性息肉,而腺瘤性息肉在胆囊息肉当中,虽然发病并不常见对于胆囊腺瘤性息肉来讲,其直径越大,发生癌变的风险越高,由于其存在潜在癌变的风险,需要重视。影像学检查无论是超声、CT、还是核磁,都存在一定误诊的概率,即使影像学检查已经确认为胆囊腺瘤性息肉,也发现其中部分患者手术后仍然证实为胆固醇性息肉,对于年轻人来讲,胆囊息肉的手术选择要慎重。
语音时长 03:04

2020-02-21

58759次收听

02:49
胆囊息肉严重吗
不管是胆固醇性质的息肉还是胆囊腺瘤性的息肉,都不是十分严重,患者不必过于紧张。胆囊息肉通常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是胆固醇性质的息肉,二是腺瘤性质的息肉。胆固醇性质的息肉是由于胆汁中胆固醇成分的增加,导致胆固醇在胆囊里析出,形成胆固醇结晶,并长期在胆囊壁上附着积累形成的。另外一种息肉是胆囊的腺瘤性息肉,它的形成是由于胆囊上皮的增生。如果这两种类型的息肉增大到一公分以上,就需要做手术治疗。特别是当胆固醇息肉和腺瘤性的息肉大于一公分,同时又合并有胆囊壁的增厚,并且增厚情况不均匀的时,患者一定要及时配合进行治疗。因为随着胆囊息肉的渐渐增大,它的增生也会逐渐活跃,长此以往容易形成胆囊癌。
02:24
胆囊切除后遗症
胆囊切除手术后早期出现的一些不适症状,包括切口疼痛,胃肠道功能恢复延迟,呕吐,以及和手术相关的出血,胆瘘感染的并发症发生率等,通过严格控制手术适应症,规范手术技术以及采取术后一些对症的药物治疗,不会产生明显的影响。手术后远期出现的一些不适症状,包括腹胀,腹泻,一些隐痛等,很多患者由于饮食控制不佳,术后长期存在上述症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生活质量。对于这种情况,建议在手术后早期严格控制饮食当中的脂肪成分,对症使用利胆、补充消化酶,促进胃肠道蠕动的药物以及定期检查,可以明显地降低胆囊切除术后的不适表现。
02:40
胆囊息肉手术住院几天
如果是使用微创腹腔镜手术治疗,术后一到三天即可出院。如果是开腹手术,一般一周左右出院。一般情况下胆囊息肉手术后需要有两周左右的休息时间,根据患者个体差异恢复时间有所不同,可延长或缩短。脑力劳动者或工作轻松的患者,在术后两周左右即可开始工作。对于体力劳动者或工作量较大的患者,术后一般需要休息一个月左右。对于年纪较大或症状严重的患者,休息时间应酌情增加,且术后一周必须卧床休息,注意少食多餐,限制摄入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物。
03:10
胆囊小的原因
胆囊缩小是因为先天性胆囊、胆囊慢性炎症而引起。胆囊缩小由不同原因导致,先天性胆囊,发育小,胆囊先天性缺如。胆囊慢性炎症导致胆囊萎缩,合并胆囊结石,从影像上、超声、ct或核磁能看到胆囊的整体缩小。胆囊壁厚,胆囊腔小,充满型结石,胆囊萎缩,没有功能,建议进行手术切除。
胆囊息肉是否能癌变
胆囊息肉是良性病变,会随时间的推移缓慢增长,增长过程中,到一定程度就会增长迅速,就有可能会继发癌变。对胆囊息肉患者要定期进行检查,胆固醇性息肉癌变的几率相对小,单发息肉的关注度会高一些,从影像学上不好区分。
语音时长 01:19

2018-09-21

59247次收听

01:14
胆囊息肉样病变手术后护理
对于大多数胆囊息肉样病变的病人,一般情况下采取的都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而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现在非常普及,而且创伤很小。病人实际上在麻醉恢复以后,就可以自由的下地活动、进食,术后并没有特别需要护理的事项。因为中国人的传统,感觉做完胆囊息肉样病变手术后,会伤元气,可能需注意休息几天。胆囊切除手术后,三个月是饮食节控的时段,尽量以低脂饮食为主,比如奶制品应该以脱脂、低脂为宜,多吃一些新鲜的蔬菜水果。而在国外很多病人,第二天就可以正常上班。所以胆囊息肉样病变手术后无需特别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