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革热的人是什么样子的

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蚊虫叮咬传播。临床表现以高热、皮疹、头痛、肌肉和骨关节痛等为主要特征。
1、症状
登革热患者通常在感染后2-7天出现发热,体温可达39℃以上,伴有寒战、头痛、乏力等症状。同时可伴发皮疹,多为斑丘疹或麻疹样皮疹,常先于发热出现,持续数天后消退。还可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部分患者还会出现出血倾向,如鼻出血、牙龈出血等。
2、治疗
登革热目前尚无特效的抗病毒药物,主要是对症支持治疗。患者应卧床休息,保持室内安静舒适,并注意通风降温。如果体温超过38.5℃,可以遵医嘱使用布洛芬缓释胶囊进行退热治疗。若出现皮肤瘙痒症状,可外用炉甘石洗剂缓解不适。
3、预防
登革热主要通过蚊虫叮咬传播,因此预防的关键是灭蚊。平时要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澡、勤换衣服,避免蚊虫叮咬。外出时要穿长袖衣裤,并涂抹防蚊液。如果居住在登革热流行区,则需要采取隔离措施。
4、注意事项
患者在患病期间应注意饮食清淡易消化,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同时还要注意多喝水,促进身体的新陈代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