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型过敏性紫癜是什么病

肾型过敏性紫癜是一种因免疫异常引起的小血管炎症,主要影响皮肤、关节、胃肠道和肾脏,其中肾脏损害是最严重的表现之一。它通常由遗传、感染、药物、寒冷刺激等因素诱发,并可能导致肾小球损伤甚至肾功能衰竭。对于此病,早期发现和及时治疗至关重要,包括使用药物、调整生活习惯和定期随访。
1、疾病的原因
遗传及免疫异常:部分患者可能具有遗传易感性,加上免疫系统调节异常,导致小血管炎症。免疫复合物(由抗体和抗原组成)沉积在血管壁上,引发局部炎症。
环境因素(感染):病毒或细菌感染是常见的诱发因素,例如上呼吸道感染、细菌性咽炎等,会激活身体的免疫反应,诱发紫癜的发生。
生理因素(药物与体质相关):一些药物、食物过敏或寒冷刺激等也可能加重体质敏感者的病情。
病理与疾病相关:与单纯的过敏性紫癜相比,肾型过敏性紫癜患者因肾脏受累而表现为血尿、蛋白尿,严重时会发展为肾病综合征或快速进展性肾炎。
2、病情的表现
皮肤紫癜:紫红色的皮疹主要分布在下肢,按压不褪色,属于典型表现。
关节疼痛:大多出现于膝盖、脚踝等关节部位,往往伴有局部肿胀。
胃肠不适:如腹痛、恶心、呕吐,严重时可能表现为胃肠道出血。
肾损害:患者会出现镜下血尿或肉眼血尿,伴随蛋白尿,特别是儿童患者中的严重肾损伤更为常见。
3、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使用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可抑制炎症反应。严重病例可联合使用免疫抑制药物(如环磷酰胺)。对于伴有高凝状态的患者,可以适量使用抗凝药(如低分子肝素)。
生活方式调整:避免感染诱因尤其重要,保持个人卫生,避免接触过敏源,同时需注意保暖,避免寒冷刺激。
膳食调节:饮食以低盐、低脂、优质蛋白饮食为主,避免高钾食物(如香蕉、橘子),减少肾脏负担。
肾脏损伤的监测和随访:定期进行尿常规、肾功能检查是评估病情及防止肾功能恶化的有效措施。
肾型过敏性紫癜是一种复杂且易反复的疾病,患者需要高度重视。出现血尿或肾功能异常时,应及早就医以减少对肾脏的长期损害并预防并发症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