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指肠出血的症状和体征

出现十二指肠出血应立即就医,否则可能引发严重后果甚至危及生命。
十二指肠是胃和小肠连接的部位,当黏膜被胃酸侵蚀、感染或外伤时,就可能导致出血。常见病因包括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幽门螺杆菌感染以及某些药物(如阿司匹林、非甾体类抗炎药)的长期使用,甚至肿瘤也可能是元凶。这类出血一般分为慢性和急性两种,症状可能有所不同。
急性出血的典型表现之一是呕吐带有咖啡色的血液(即呕血)或排出黑色、柏油样的大便(即黑便)。伴随症状可能包括头晕、乏力、心跳加快等,严重时出现休克。慢性出血则表现得更加隐匿,容易被忽视,如持续疲倦、面色苍白、食欲下降,甚至只是轻微的腹部不适。如果常感到疲劳而查明是缺铁性贫血,也可能与慢性微量出血有关。
预防和减少发病的关键在于管理好胃肠健康,避免长期空腹或暴饮暴食,戒烟限酒,避免滥用药物,尤其是止痛药。如果出现呕血、黑便或可疑症状,要尽快就医。对于确诊为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人群,可遵医嘱使用抗生素治疗;如果是伴随疾病如溃疡,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调整饮食、生活方式及药物治疗。定期体检也能帮助发现潜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