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搏平台,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洪涝灾害后如何预防血吸虫病

发布时间:2021-08-038815次浏览

洪涝灾害发生后应注意避免接触疫水,做好个人防护,注意饮水安全,并在医生指导下合理用药,预防血吸虫病出现;脱离疫水一个月时还应进行血吸虫病专项检查,对疾病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洪水肆虐不但会摧毁人们的家园,还可能会带来多种细菌病毒等,诱发肠炎痢疾霍乱、血吸虫病等多种传染性疾病,治疗不及时可能会有致命风险,所以大灾之后防大疫至关重要,那么,洪涝灾害后如何预防血吸虫病呢?

一、避免接触疫水

在血吸虫病流行区避免接触疫水,这是预防血吸虫病最好的方法,不在疫水中戏水、游泳;必须接触疫水时也应该尽量缩短接触时间、接触次数,并要注意减少暴露的面积等。

二、做好个人防护

如必须接触疫水时,一定要做好个人防护。比如可以先在接触疫水的部位涂抹防油膏,必要时也可以穿上胶鞋、胶手套、胶裤等防护用品,避免被血吸虫叮咬诱发疾病。

三、注意饮水安全

洪涝灾害发生之后避免喝生水,尽可能的喝经过消毒的桶装水或瓶装水。如必须喝疫水时,一定要经过消毒或者煮沸,杀死水中的微生物、血吸虫等。

四、合理用药

除了在接触疫水时部位先涂抹防油膏进行防护之外,在首次接触疫水四周后,还需在医生指导下口服吡喹酮等药物进行预防性治疗。

五、积极进行血吸虫病专项检查

多次接触疫水,尤其是参加抗洪救灾的人,在脱离疫水一个月时,应去医院做血吸虫病专项检查,一旦发现检查结果为阳性,应尽早治疗,降低疾病对身体健康的危害。

相关推荐

洪涝灾害后容易出现的疾病
洪涝灾害后易出现痢疾、伤寒、霍乱等肠道传染病,感冒、麻疹、百日咳、肺结核等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血吸虫病、登革热等虫媒传染病,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皮炎等接触性传染病。
多久筛查传染病四项有意义
在有高危行为后两周筛查传染病四项是比较有意义的。传染病四项包括乙肝、丙肝、梅毒以及艾滋病。这些疾病都具有潜伏期,而在潜伏期内筛查不一定能查出病毒,得不出准确的结果,而在高危行为后两周筛查结果更为准确。
丙类传染病的症状有哪些
丙类传染病的特点,首先是病原体,包括一些细菌、衣原体以及寄生虫等等。其次是传染性,而传染的强度,通常跟病原体的种类以及数量等等有很大的关系;接着是多样性,包括流行性、地区性以及积极性;最后是免疫性,感染一次就可以终身免疫。
正确认识传染病
传染病是由细菌、病毒等病原体感染引起的,具有传染性、流行性和感染后免疫性的一类疾病。各种传染病都有其特异的病原体,如病毒性肝炎的病原体是肝炎病毒,细菌性痢疾(菌痢)的病原体是痢疾杆菌等。
春季里常见的那些儿童传染病
春季是冷暖空气频繁交汇的时期,由于孩子的抵抗力差,在忽冷忽热的天气下非常容易生病,家长们学着认识这些疾病,并掌握必备基本常识,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降低发病率和减少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