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搏平台,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洪涝灾害后容易出现的疾病

发布时间:2021-08-0215568次浏览

洪涝灾害后易出现痢疾、伤寒、霍乱等肠道传染病,感冒、麻疹、百日咳、肺结核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血吸虫病、登革热等虫媒传染病,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皮炎等接触性传染病。

俗话说大灾之后有大疫,洪涝灾害之后,水源、食品、生活环境被污染,再加上灾区人们精神心理压抑、休息不足导致抗病能力下降等,很可能会出现一些传染性疾病。那么,洪涝灾害后容易出现的疾病都有哪些呢?

1、肠道传染病:这类传染病是由粪-口途径传播的。一般洪涝灾害发生后,不可以喝生水,吃生冷、腐败变质、被洪水淹泡的食物,否则就可能会使病菌、病毒经粪-口传播出现痢疾、伤寒、霍乱等肠道传染性疾病。

2、呼吸道传染病:当洪涝灾害发生后,灾区人们心理压力大,睡眠不足,营养摄取不足等可能会导致抗病能力下降。灾区人们一般会集中居住,人口密度非常高,卫生条件差时,就可能会出现一些呼吸道传染病,比如感冒、麻疹、百日咳、肺结核等。

3、虫媒传染病:洪涝灾害发生后,地面潮湿,非常利于蚊虫滋生,如果不能及时做好灭蚊虫工作,可能会因蚊虫的叮咬诱发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血吸虫病、登革热、血小板减少症等虫媒传染病,严重时会有致死的风险。

4、接触性传染病:比较常见的接触性传染病有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皮炎等,这种疾病的传染性非常强,有一人患病没有及时隔离、治疗,一两天内周围的人就可能会全部患病,导致疾病爆发。

如果患有以上的疾病,建议患者及时治疗,以免造成严重的后果。

相关推荐

洪涝灾害后如何预防血吸虫病
洪涝灾害发生后应注意避免接触疫水,做好个人防护,注意饮水安全,并在医生指导下合理用药,预防血吸虫病出现;脱离疫水一个月时还应进行血吸虫病专项检查,对疾病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传染病的危害有哪些
传染病属于一种总称,根据性质不同会有不同的危害,但是也有一些共同性危害。传染病共同的危害主要体现于儿童人群若是儿童患有传染病,可一危害到患儿健康,导致患儿生长发育滞后。而不同的传染病,其危害性也会有所不同。比如甲型H1N1,流感与流脑,虽然都属于传染性疾病,但是危害性完全不一样。
12种对人类威胁最大的传染病
据英国《泰晤士报》10月8日报道,国际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的科学家们日前列举出12种对人类和野生动物最致命的疾病,包括埃博拉、霍乱、瘟疫、昏睡病等。他们还警告称,随着气候的改变,这些疾病也在扩大其传播范围。
正确认识传染病
传染病是由细菌、病毒等病原体感染引起的,具有传染性、流行性和感染后免疫性的一类疾病。各种传染病都有其特异的病原体,如病毒性肝炎的病原体是肝炎病毒,细菌性痢疾(菌痢)的病原体是痢疾杆菌等。
春季里常见的那些儿童传染病
春季是冷暖空气频繁交汇的时期,由于孩子的抵抗力差,在忽冷忽热的天气下非常容易生病,家长们学着认识这些疾病,并掌握必备基本常识,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降低发病率和减少并发症。